同应叔雅及仲雅丈往毗陵过黄埠墩坐篷顶玩月小饮

风声飒飒吹帆樯,菰蒲夹岸如人长。
行尽菰蒲凡几曲,船头船尾明月光。
月光照彻篷窗几,惊醒幽人夜半起。
不坐舟中坐舟顶,恍然身在层霄里。
应君轩爽张君豪,仰天大笑倾金舠。
余沥还将洒湖水,欲把明湖变浊醪。
是时残魄没幽岭,坐久水风侵袂冷。
万蛙声里一孤舟,东方欲白星辰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泛舟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由洒脱的野趣和微醺的浪漫。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风吹船帆哗哗响,两岸芦苇长得比人高。小船在弯弯曲曲的芦苇荡穿行,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船头船尾都洒满了月光。这里用声音(风声)和视觉(月光)的突然转换,营造出柳暗花明的惊喜感。

中间八句写得特别鲜活:月光太亮把睡梦中的人照醒了,这人干脆爬到船顶看月亮,顿时感觉像飞到了天上。两位朋友一个爽朗一个豪放,对着天空大笑干杯,喝嗨了还把酒洒进湖里,开玩笑说要把整片湖都变成酒。这些描写把文人放浪形骸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醉眼看世界的天真特别打动人。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月亮慢慢落到山后,夜风吹得衣袖发凉。在无数青蛙的合唱声中,一叶孤舟静静漂着,直到天边泛白、星星隐去。这里用"万蛙声里一孤舟"的对比,突然收住前面的热闹,留下一种繁华过后的宁静,就像狂欢后独自醒来的清晨,带着淡淡的寂寞美。

全诗就像一场即兴的月夜派对记录,有开怀畅饮的痛快,也有酒醒时分的清冷,把古代文人那种"该疯就疯,该静就静"的真性情写得跃然纸上。最妙的是最后戛然而止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回味这场月光冒险的余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