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寺施粥 其一
金木有饥饟,所荷均皇仁。常平盛朝事,水旱膏无屯。
吾生值乱世,此义安复陈。行麋遵月令,烂额愧徙薪。
有司仅倡募,中怀实苦辛。独饱视众饥,未忍越与秦。
黾勉告同志,蒙耻亦救民。岂无西江波,斗水涸辙鳞。
捐家散百万,惜哉无义人。岂繄无义人,邑小人实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乱世中百姓挨饿、官府救济无力的困境,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开头用"金木有饥饟"比喻粮食短缺,说朝廷虽有救济政策("常平盛朝事"),但遇到天灾("水旱")就难以见效。诗人感叹生在乱世,这些救济措施都成了空谈。
中间部分写官府募捐救济("行麋遵月令"),但力量有限,诗人自己虽然也不宽裕("烂额愧徙薪"),却看不得百姓挨饿。他用"独饱视众饥"表达不能只顾自己的心情,即使要放下尊严("蒙耻")也要救助百姓。
最后用"涸辙之鲋"的典故,说杯水车薪的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诗人痛心有钱人吝啬("惜哉无义人"),但也理解小地方确实贫困的现实。全诗在无奈中透着温情,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