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简朴却意境深远的禅庵,展现了古人如何在喧嚣中寻得内心宁静的智慧。
开篇"结茅作禅菴"直接点题:用茅草搭建的简易禅房。"不卑亦不广"说明它虽不豪华但也不显寒酸,透露出主人平和的心态。有趣的是,这座禅庵建在官署附近("地占官府雄"),却在繁华中独守清静,占地面积仅一丈见方("盘基才袤丈"),形成强烈反差。
屋内陈设简单,只有几张供休息的桌椅("几席供燕閒"),但窗外青松翠竹("松筠助萧爽")为空间增添了清幽之气。最后两句最有深意:座上坐着逍遥自在的主人("逍遥公"指超脱世俗的人),在这虚静的空间里放下了世俗杂念("虚中息尘想")。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小中见大"的智慧:用最简朴的物质条件(茅草屋、小空间),在最喧闹的环境(官府旁),创造出最丰富的精神世界。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不在于逃避尘世,而在于在繁华中修得一颗淡泊心。这种"闹中取静"的生活哲学,对现代人如何在快节奏中保持内心平和,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孙甫
(998—1057)许州阳翟人,字之翰。仁宗天圣八年进士。以杜衍荐,授秘阁校理。献《三圣政范》,以为讽谏。改右正言。屡上言指摘仁宗宫廷生活侈靡,对杜衍及知交尹洙之过失亦直言不讳,并反对宋夏议和,以鲠亮不私著称。后出知邓、安、陕、晋州,历任江东、两浙转运使、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留为侍读,卒。有《唐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