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苏州(吴)时的场景和感受,充满江湖气息和豪迈情怀。
前两句写苏州城的地理风貌:远远望去,苏州城门笼罩在云雾中,这座水城地势开阔,河道纵横。用"烟霭"和"水城"勾勒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朦胧美。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旅途艰辛:湿热的水汽(蜃气)打湿了诗人的鬓发,秋风吹进粗布衣袍。一路上秋雨绵绵,只能在野外小船中简单用餐。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古代旅人的真实境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友人自豪的语气点出主题:若问起当年往事,人们都会夸赞这里有两位豪杰。这里的"二豪"可能指诗人与远行的友人,在困苦中依然保持豪情壮志,体现了文人相惜的深厚情谊。
全诗通过"烟霭""霜风""秋雨"等意象营造出苍凉的意境,又以"二豪"收尾,在萧瑟中透出豪迈,展现了古代文人既细腻又豁达的精神世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的豪情与友谊,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释斯植
释斯植,字建中,号芳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曾住南岳寺,晚年筑室天竺,曰水石山居。与同时诗人胡三省、陈起等多有唱酬。《南宋六十家小集》收有《采芝集》及《采芝续稿》各一卷(续稿有理宗宝祐四年自跋)。事见本集及《续稿跋》。释斯植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采芝集》编为第一卷,《采芝续稿》编为第二卷。校以读画斋本《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