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清新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纯净的创作心境。
前两句写景: 1. "山留残雨湿拖云"——雨后的山峰还挂着未干的雨水,湿润的云朵像被拖拽着缓缓移动。这里用"拖"字让云有了重量感,仿佛能看见云在山间缓慢流动的样子。 2. "竹引鲜飙细洒人"——竹林引来清新的风,轻轻洒在行人身上。"细洒"二字把无形的风写得像细雨般温柔可感。
后两句抒情: 3. "诗思清如寒水玉"——诗人说自己的诗兴像寒水中透亮的玉石一样清澈纯净。这个比喻既说明灵感珍贵,又强调其不染尘埃的特质。 4. "休教落纸恐沾尘"——担心把这样清澈的思绪写在纸上会沾染世俗的尘埃,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纯粹性的极致追求。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用"湿拖云""细洒人"这样新颖的动词搭配,让寻常雨景变得生动独特 - 把抽象的诗思比作具体可感的"寒水玉",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 - 最后一句的"恐沾尘"透露出文人雅士对精神洁癖的坚守,这种小心翼翼守护灵感的态度令人动容
诗人通过对外在景物的细腻观察,自然过渡到内心创作状态的描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将自然之美与艺术追求完美结合的特质。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