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浣以天久旱山庄水涸父亲大人乘兴遥吴蓉洲先生张晓亭妹丈到东西两山庄一游吴先生赋诗索和因与晓亭妹丈各步原韵七排一首原诗不录
旧日西林景不同,杖携瞻仰桂坡公。
亭台觅遍藤萝径,岛屿存疑造化功。
壑底水穷青嶂外,人间力尽绿藤中。
草迷两岸痕将委,松映双溪色尚葱。
鹤径讵从今岁废,稻粱回想去年丰。
云横翠岫何时雨,叶舞前溪几处枫。
岭际有声知宿鸟,阶前逸响识寒虫。
数杯茶罢归来晚,踏月兴歌□好风。
亭台觅遍藤萝径,岛屿存疑造化功。
壑底水穷青嶂外,人间力尽绿藤中。
草迷两岸痕将委,松映双溪色尚葱。
鹤径讵从今岁废,稻粱回想去年丰。
云横翠岫何时雨,叶舞前溪几处枫。
岭际有声知宿鸟,阶前逸响识寒虫。
数杯茶罢归来晚,踏月兴歌□好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亲友游览山庄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今昔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干旱影响的忧虑。
开头两句点明旧地重游,发现山庄景色已不同往日,作者拄着拐杖来瞻仰桂坡公(可能是山庄主人或长辈)。接着用"亭台觅遍""岛屿存疑"等描写,展现他们漫步探寻山庄景致的悠闲。
中间部分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形成强烈对比:干涸的溪壑与青翠的山峰,枯萎的野草与葱郁的松树,既展现了自然永恒的美,又暗示干旱带来的变化。"鹤径""稻粱"两句通过鹤径荒废、回忆去年丰收,进一步点明干旱的影响。
后段用"云横翠岫""叶舞前溪"等意象,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对降雨的期盼。最后以宿鸟鸣叫、秋虫声响的细节,衬托山庄的静谧,结尾处饮茶踏月、迎风而歌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情趣。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在写景中融入对天旱的隐忧,最后以洒脱的归途作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既能敏锐感知自然变化,又能超然面对生活起伏的豁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