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篇

我闻造化本无私,一物亦荷覆载慈。
如何今日随阳鸟,嗷嗷遍野常苦饥。
呼群日暮声悽恻,北望风烟迷故国。
欲向丹山朝凤凰,羽毛摧落飞无力。
寒鸦冻雀共相怜,缩颈徘徊集中泽。
伤心枵腹啼向人,但诉稻粱谋未得。
秋山摇落秋江寒,念汝岂独一饱难。
风云惨澹鹰隼击,窃恐性命危不安。
况乃朱门臭败肉,手尚弯弓腰箭镞。
少年百步诩穿杨,沙渚衔芦何处伏。
生计萧条起杀机,哀哉六翮将安归。
云天万里愁无限,客里西风泪满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饥寒交迫的鸟群图景,借鸟喻人,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开篇用"造化本无私"说大自然本该公平,但现实中候鸟们(暗指流民)却饿得哀鸣遍野。鸟儿们傍晚呼唤同伴的凄厉叫声,望着北方故乡被战火遮蔽,想投靠凤凰(象征明君)却羽毛脱落飞不动,这些细节都在诉说百姓流离失所的绝望。

诗中寒鸦冻雀挤在沼泽地取暖的画面,让人联想到难民们报团取暖的惨状。它们向人哭诉"连找口粮都难",就像灾民在乞讨。秋天草木凋零的萧瑟环境,更衬托出生存的艰难——不仅要挨饿,还要提防老鹰(象征压迫者)的袭击,性命朝不保夕。

最讽刺的是,权贵家里肉都放臭了("朱门臭败肉"),却还有闲人拿着弓箭射鸟取乐。年轻人炫耀百步穿杨的箭术时,鸟儿们连躲在芦苇丛中都不得安宁。这种生存资源的极端不平等,最终逼得走投无路的鸟儿(百姓)为活命而互相残杀。

结尾"万里云天无归处,西风里泪湿衣衫"的意象,把流民失去家园、前途渺茫的悲凉渲染得淋漓尽致。全诗就像一部纪录片,用鸟群的遭遇映射出古代灾荒年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