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乐二首

生长明时值中兴,退耕三岁属三登。
喜闻粟帛高年赐,不就公车有道征。
独坐板床如向诩,长居土室似袁闳。
幅巾男子关何物,闾里浮沈愧未能。

现代解析

这首《山中乐二首》描绘了一个人在盛世中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首句“生长明时值中兴”,意思是说,诗人生长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年代,社会安定,国家兴旺。然而,他并没有选择追求功名,而是“退耕三岁属三登”,退隐山林,过着耕种的田园生活。这里的“三登”指的是连续三年丰收,暗示他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富足安定。

接下来的“喜闻粟帛高年赐,不就公车有道征”,诗人提到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能享受到朝廷对老人的赏赐,比如粮食和布帛。然而,他并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征召,去担任官职。这表明他对功名利禄没有兴趣,更愿意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独坐板床如向诩,长居土室似袁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简陋的生活环境。他坐在简单的木板床上,住着土屋,看似清贫,但他却像古代的隐士向诩和袁闳一样,内心平静,安于现状。

最后两句“幅巾男子关何物,闾里浮沈愧未能”,诗人自问,作为一个戴着普通头巾的平凡人,他在乎什么呢?他在乎的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他觉得自己无法在官场中浮沉,因此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他选择了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