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泰山时看到的壮丽景色和产生的奇幻想象,充满仙气与豪情。
前两句写山势:山中雾气像被拨开的翠绿帘子,露出高耸入云的山峰。陡峭的石壁像红色天梯,直插云霄。这里用"浮岚""翠郁"等词勾勒出泰山云雾缭绕的朦胧美,"丹梯""绛霄"则用鲜艳色彩突出山势的雄伟。
中间四句写登高所见:傍晚炊烟让齐鲁大地显得辽阔,半山香雾缭绕仿佛众神朝拜。那些天然形成的奇岩怪石、月下楼观,不知是何人开辟;传说中神仙用的玉几金床,早已无人使用。这里将现实景色与神话传说交融,炊烟与香雾、山石与神迹相互映衬,虚实相生。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想寻找仙人安期生的踪迹,不如自己骑着仙鹤,吹着箫遨游天际。这个浪漫结尾打破常规,与其苦苦寻仙,不如自己化身仙人,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全诗妙在将泰山实景与神话想象完美结合,既有"暮烟""星岩"等真实景物,又有"鬼神朝""金床"等虚幻意象。最后"独骑鸾背"的潇洒想象,更是点睛之笔,把登山的体验升华为精神翱翔,展现出古人"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