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子玄游泰岳
有客手佩苍精龙,告我远游登岱宗。
岱宗根盘九百里,绝顶上有秦时封。
金泥玉笥秘难见,古文奇字谁能辨。
日观遥看碣石津,云峰正对蓬莱殿。
海中鳌身应天黑,三山涌出神仙宅。
贝阙参差结蜃楼,珠宫掩映藏蛟室。
君登泰岳观沧海,九州四渎皆安在。
堂上遗音想丝竹,壁间经传寻鱼亥。
丈夫所志在蓬桑,焉能局促笼中藏。
看君一剑行万里,五岳之游自兹始。
岱宗根盘九百里,绝顶上有秦时封。
金泥玉笥秘难见,古文奇字谁能辨。
日观遥看碣石津,云峰正对蓬莱殿。
海中鳌身应天黑,三山涌出神仙宅。
贝阙参差结蜃楼,珠宫掩映藏蛟室。
君登泰岳观沧海,九州四渎皆安在。
堂上遗音想丝竹,壁间经传寻鱼亥。
丈夫所志在蓬桑,焉能局促笼中藏。
看君一剑行万里,五岳之游自兹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陆子玄的友人准备攀登泰山(岱宗)的壮游场景,充满了豪迈的想象和浪漫色彩。
开头四句像电影开场:友人腰间佩着宝剑(苍精龙象征宝剑),告诉诗人要去攀登泰山。诗人立刻用夸张手法形容泰山——山脚盘踞九百里,山顶还留着秦始皇的封禅遗迹(秦时封),一下子把泰山的历史厚重感拉满。
中间八句是诗人脑补的登山奇景:山顶有神秘的金泥玉册(古代帝王封禅用的文书),刻着谁也看不懂的古文字;站在日观峰能远眺碣石山(曹操"东临碣石"的地方),云海中的山峰正对着蓬莱仙岛。接着画面突然魔幻起来——海中的巨龟(鳌)撑起黑暗,三座仙山浮出水面,海底龙宫(贝阙珠宫)在蜃楼中若隐若现。这些描写把泰山变成了连接人间与仙境的通道。
最后八句转为哲理思考:诗人说当你站在泰山之巅俯瞰沧海,会发现平常觉得辽阔的九州四海都变得渺小。山上的古迹(堂上遗音、壁间经传)让人追思古人智慧。然后掷地有声地说出全诗主旨:大丈夫就该像蓬莱仙岛的巨桑(蓬桑)一样顶天立地,怎能像笼中鸟般困守一方?最后以"一剑行万里"的侠客形象收尾,预言这趟泰山之旅只是友人五岳之旅的起点。
全诗最精彩的是三层转折:从现实登山→奇幻仙境→人生感悟,就像带着读者先坐过山车冲上云霄,再打开上帝视角看世界,最后灌下一碗励志鸡汤。把"旅行"这件事写出了开天眼的效果,今天看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这不就是古人版的"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