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竹鸡

疏篱短短花枝阑,鸠妇不鸣天雨寒。
鸠妇离家三百日,亦有姊妹依故山。
黄粮不肯啄,欲去羽衣残。
主人一见一怜汝,抱取东家竹鸡来戏聚。
孤村落日不相识,各各哀鸣求其主。
两鸟勿惊遽,低头听我语。
鸠妇入我家,必杀入我口。
床头瓶罂无余粒,养汝一到十日后。
东堂数竹夹新蹊,儿童牢落惟爱一竹鸡。
堂心有眢井,饥则哺其泥。
主人缘窗安净几,丹碧相依安用此竹鸡。
竹鸡慎勿傍人飞,我屋三间沉白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又略带忧伤的小故事,核心围绕"鸠妇"(雌斑鸠)和"竹鸡"两种鸟儿的命运展开。

开篇用简短的篱笆、将谢的花枝营造出萧瑟氛围。一只离群三百天的斑鸠在雨天瑟瑟发抖,它宁可挨饿也不吃粗糙的黄粮,羽毛凌乱显得可怜。好心的主人为让它有伴,特意找来邻居家的竹鸡作陪。

但两只陌生鸟儿见面后惶恐不安,各自哀鸣寻找原主人。这时主人像个调解员般对它们说话:斑鸠啊,留在我家可能会被吃掉(暗示家境贫寒),米缸快见底了,最多养你十天。而竹鸡这边,孩子们虽然喜欢你,但家里白蚁蛀空的危房根本不适合你栖息。

全诗最动人的是结尾的警告:"竹鸡千万别靠近别人飞,我家三间屋子都被白蚁蛀空了"——这既是字面意思的房屋危险,更暗喻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连保护小动物的能力都没有。通过人与鸟的互动,深刻展现了贫困生活中那份无奈的温情,以及底层人民"自身难保却仍想帮助弱者"的善良本性。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