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外交家曾纪泽的作品,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敬佩。
上联"执别一旬,何意遂成千载隔"说的是:十天前才刚和你道别,哪想到转眼就阴阳永隔。这里用"一旬"和"千载"的强烈对比,突出生死相隔的突然与残酷,读来令人心酸。
下联"抗棱四裔,此才方识九州难"则赞美曾纪泽的外交才能:你在边疆为国据理力争的刚直品格,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治理国家的艰难。用"抗棱"形容他面对外国势力时的强硬态度,"九州难"则道出他肩负的国家重任。
全联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碰撞:既有对友人突然离世的个人悲痛,又有对其为国尽忠的崇高敬意。通过"十日之别"与"外交重任"的日常与宏大的交织,让读者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形象。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自然融合的写法,正是古典挽联的独特魅力。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