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夏孝女
射生户,北山有虎何不射。
岂不闻夏家有女年十五,随父樵薪入山坞,
父行在前忽遭虎。女见父伤奋不惧,
号泣逐之为虎语。逐之不已虎反顾,
弃其父□衔女去。人言其父死亦苦,
我言最苦是其女。想女失父逐虎时,
眼不见惟见父。射生户,
我今衙告汝。汝这生,
岂无父与母。勿谓官差尚犹豫,
被尔甲兮张尔弩,况虎杀害人多天已怒。
呜呼,虎害人多一若怒,
天又何必使渠生下土。
岂不闻夏家有女年十五,随父樵薪入山坞,
父行在前忽遭虎。女见父伤奋不惧,
号泣逐之为虎语。逐之不已虎反顾,
弃其父□衔女去。人言其父死亦苦,
我言最苦是其女。想女失父逐虎时,
眼不见惟见父。射生户,
我今衙告汝。汝这生,
岂无父与母。勿谓官差尚犹豫,
被尔甲兮张尔弩,况虎杀害人多天已怒。
呜呼,虎害人多一若怒,
天又何必使渠生下土。
现代解析
这首《哀夏孝女》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反思。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夏家女孩,她和父亲一起上山砍柴时,父亲不幸被老虎袭击。女孩看到父亲受伤,没有害怕,反而勇敢地追着老虎哭喊,甚至用语言试图与老虎沟通。然而,老虎最终还是把她叼走了。人们都说她的父亲死得很惨,但作者认为,最痛苦的其实是这个女孩,因为她在失去父亲的那一刻,眼里只有父亲的身影,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
接下来,作者将矛头指向了“射生户”,也就是那些专门负责猎杀野兽的猎户。作者质问他们:你们难道没有父母吗?为什么看到老虎伤人却犹豫不决,不敢出手?作者呼吁这些猎户要勇敢地拿起武器去对付老虎,因为老虎已经伤害了太多人,上天都已经愤怒了。最后,作者感叹道:如果老虎害人已经让上天震怒,那为什么还要让这样的猛兽存在于世上呢?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通过一个悲剧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女孩的无畏和孝心让人感动,但猎户的冷漠和犹豫则引发了人们对责任和勇气的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既赞美了女孩的勇敢,也批评了那些面对危险时退缩的人,同时还对社会的冷漠和无情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故事,同时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它不仅让人为女孩的遭遇感到痛心,也让人对现实中的责任和勇气有了更多的思考。
郑大惠
郑大惠,字子东,号谷口,黄岩(今属浙江)人。能诗文,与杜范友善。有《饭牛集》,已佚。事见《西山文集》卷三四《跋郑大惠饭牛集》。明万历《黄岩县志》卷六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