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如今荒凉的地方,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平林標大道,曾是野王居"说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树林和大路,曾经是野王(顾野王,南朝名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標"字很巧妙,既指树木标立,又暗示这里曾是显赫之地。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衰败景象:老家的风景已经改变,荒原上草木稀疏;湖水依旧涨落,但当年的街巷已成废墟。诗人用"空"字特别传神,湖水徒然地涨落,却再也映照不出当年的繁华。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些往事还能跟谁说呢?六朝(指魏晋南北朝)的繁华早已成为过去,只留下满目凄凉。这里的"六代"既实指南朝,也泛指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更替。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树林、荒原、湖水这些具体景物,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时光的无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我好难过"更有力量,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唐询
(1005—1064)宋杭州钱塘人,字彦猷。唐肃子。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天圣中赐进士及第。以吴育荐为御史,后育以宰相贾昌朝与询有亲嫌言为罢御史,遂附昌朝而排抵育。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等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英宗朝勾当三班院,判太常,进给事中。好收藏名砚,著有《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