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十韵
父老歌延祐,君臣忆至元。
清光回日月,喜气入乾坤。
不意经沦丧,相图事并吞。
橐驼空大漠,骐骥死中原。
浪信传三捷,深忧病七奔。
关中防豕哭,河内且蜂屯。
流血今千里,伤心远五门。
羽衣悲弟子,宝玦泣王孙。
管葛真难致,孙吴莫易论。
如何轻大业,俱是窃殊恩。
近报中台坼,遥瞻北极尊。
狐狸号白昼,魑魅啸黄昏。
贡赋时时急,征徭处处繁。
故园荒草径,何处觅桃源。
野外朱旗闪,城头画角喧。
飘零从老去,局促偶生存。
醉忆刘琨舞,狂兴阮籍言。
登临空洒泪,去住总销魂。
水国秋鸿落,霜林夜鹊翻。
相知共南北,不得问寒温。
清光回日月,喜气入乾坤。
不意经沦丧,相图事并吞。
橐驼空大漠,骐骥死中原。
浪信传三捷,深忧病七奔。
关中防豕哭,河内且蜂屯。
流血今千里,伤心远五门。
羽衣悲弟子,宝玦泣王孙。
管葛真难致,孙吴莫易论。
如何轻大业,俱是窃殊恩。
近报中台坼,遥瞻北极尊。
狐狸号白昼,魑魅啸黄昏。
贡赋时时急,征徭处处繁。
故园荒草径,何处觅桃源。
野外朱旗闪,城头画角喧。
飘零从老去,局促偶生存。
醉忆刘琨舞,狂兴阮籍言。
登临空洒泪,去住总销魂。
水国秋鸿落,霜林夜鹊翻。
相知共南北,不得问寒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痛心和无奈。
第一部分:回忆往昔美好(开头四句) 诗人先回忆元朝初年的繁荣景象,那时百姓歌颂"延祐"年间的太平,君臣怀念"至元"时期的盛世。阳光普照大地,喜气充满人间,一派祥和景象。
第二部分:现实惨状(中间大部分) 笔锋一转,描写当下战乱带来的灾难: - 外族入侵,战马在中原死去,骆驼在沙漠中游荡,暗示国家沦丧。 - 虚假的捷报频传,实则军队节节败退。 - 百姓流离失所,千里流血,连皇城都笼罩在悲伤中。 - 人才凋零,像管仲、诸葛亮这样的能人再也找不到了。 - 贪官污吏横行,白天就有狐狸嚎叫,黄昏时分鬼魅出没,比喻社会黑暗。 - 赋税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连安静的桃花源都找不到了。
第三部分:个人感受(最后部分) 诗人描述自己的处境: - 看到战旗飘扬,听到军中号角,自己却已年老,只能苟且偷生。 - 借酒消愁,像刘琨一样舞剑,像阮籍一样狂言,表达内心的愤懑。 - 登高望远不禁落泪,无论离开还是留下都感到痛苦。 - 最后以秋鸿、夜鹊作比,说明朋友离散,连问候都成了奢望。
诗歌特点: 1. 对比强烈:用过去的繁荣反衬现在的衰败,增强悲剧效果。 2. 比喻生动:用"狐狸号白昼"形容官场黑暗,用"魑魅啸黄昏"暗示社会混乱。 3. 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百姓的同情,还有个人无力回天的苦闷。
这首诗像一幅历史画卷,让我们看到战乱中百姓的苦难,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虽然写的是元代,但其中战争带来的痛苦、社会黑暗的描写,至今读来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