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雁门 其一

尽道当关用一夫,昔人曾此捍匈奴。
如今冒顿来稽颡,李牧如前不足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雁门关的历史变迁,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边防故事。

前两句写古代雁门关的军事价值:"都说这里一个勇士就能守住关口,古人曾在这里抵抗匈奴"。这里用"一夫当关"的典故,突出雁门关地势险要,又以"捍匈奴"点明其历史军事作用。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当下:"如今匈奴首领(冒顿)都来磕头臣服,就算李牧这样的名将复活也不重要了"。这里用匈奴单于主动归顺的典故,通过"稽颡"(磕头)这个动作,形象说明边境太平。最后用战国名将李牧作对比,暗示当代国防的强大已超越古代。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既展现了雁门关的军事地位,又不动声色地歌颂了当时国家的强盛。语言通俗但内涵深刻,就像在说:"看这雄关,古代要重兵把守,现在敌人都不敢来犯了。"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正是其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