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苏峰
平生僻好登仙山,紫翠缥缈三岫间。
公馀杖策时一到,尘埃荡扫天风寒。
苍松□□老龙出,身到洞天人不识。
遥看玉殿底虚皇,香雾丹霞绕琼室。
翠涛三吸赋玄言,何必研朱点《周易》。
仙人舅氏空遗宅,楼阁玲珑倚苍石。
好是凭阑对月时,一江倒浸千峰碧。
公馀杖策时一到,尘埃荡扫天风寒。
苍松□□老龙出,身到洞天人不识。
遥看玉殿底虚皇,香雾丹霞绕琼室。
翠涛三吸赋玄言,何必研朱点《周易》。
仙人舅氏空遗宅,楼阁玲珑倚苍石。
好是凭阑对月时,一江倒浸千峰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苏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仙山美景的向往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开头四句写作者平生最爱登仙山,喜欢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漫步。公务之余,他拄着手杖登山,山风凛冽,仿佛能吹散尘世的烦恼。这里"尘埃荡扫"用得很妙,既指山风扫净了空气中的尘埃,也暗喻登山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中间六句是登山时的奇幻体验。苍松如老龙盘踞,让人仿佛置身仙境。遥望山顶的宫殿,云雾缭绕,霞光映照,宛如仙人居所。作者在此畅饮山泉,吟咏玄妙的诗句,觉得比研读《周易》更有意思。这些描写充满想象力,把普通的登山经历升华成了寻仙问道的奇妙旅程。
最后四句转到现实中的仙人遗迹。作者看到舅父留下的宅院,楼阁精巧,依山而建。最动人的是凭栏赏月的时刻,月光下江水倒映着群峰,碧波荡漾。这个结尾从仙境回到人间,但依然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意境。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结合,既有对仙境的浪漫想象,又有对现实山水的细腻描绘。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如"苍松如老龙"),画面感很强。通过登山这一寻常活动,表达了追求精神超脱、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