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济宁迎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开头两句写春天到来时的热闹场景:东城外鼓乐喧天迎接春天,春风仿佛能连通远方的故乡。这里用春风作纽带,把眼前的热闹和思乡之情巧妙联系起来。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看着身边朋友,不知道谁能一直健康平安;自己则想探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公务繁忙似乎永远处理不完,但更向往古人那种超脱世俗的高尚品格。这些句子展现了作者在繁忙公务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传统美德的敬仰。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豪迈的展望:泰山近在眼前,何不趁兴去攀登?相信终会看到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壮丽景象。这里泰山象征人生目标,"海日红"则暗示光明前景,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从迎春欢庆写起,穿插对友情、公务的思考,最后以攀登泰山看日出作结,情绪从欢快到深沉再到昂扬,展现了作者复杂而积极的心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平凡生活中依然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的态度。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