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罗浮山作 其一

孙子纵长啸,庞公事偶耕。
谢世岂无志,耻同尘网婴。
伊余虽薄劣,托身直休明。
乘时苦不蚤,敢云轩冕轻。
自分不晓事,弃捐可终生。
四百三十峰,林蔼有馀清。
褰衣遂从之,庶用慰我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林的向往。

开头用典:孙子(孙登)和庞公(庞德公)都是古代隐士,一个喜欢长啸抒怀,一个安心务农。作者借此表明自己也有隐居的志向,不愿被世俗的纷扰束缚。

中间自省:作者谦虚地说自己才能不足,但生逢盛世(“休明”指政治清明的时代)。他感叹自己没能早点把握时机追求功名,但并非轻视荣华富贵(“轩冕”指官位),而是认清自己不适合官场,宁愿放弃这些,选择隐居度过余生。

最后写景抒情:罗浮山的四百三十座山峰云雾缭绕,景色清幽。作者迫不及待地撩起衣襟走进山中,让这片山水抚慰自己的心灵。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核心思想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与世俗规则格格不入时,勇敢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山水自然能给人真正的安宁。这种“认清自我,回归本心”的智慧,对现代人也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