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佛山因寄北园老人
老龙夜半不守窟,牙爪怒张来阴暝。
风雨收歇无处遁,蜕遗团结堆高青。
鳞甲剥落缬纹细,不须开凿烦五丁。
峭壁谽谺叠嶂巘,层峦䆗窱横岩坰。
四山攒绿疑无地,回望但见烟冥冥。
中有一峰最耸秀,左撑右拄开重扃。
森森剑槊刺空上,欲堕不堕含珑玲。
双洞嵌空出飞鸟,一佛危坐当孤屏。
杨琏真伽或未到,何人刻此庄严形。
绕足有泉流碎玉,雅奏终日清泠泠。
有时浩不辨牛马,奔腾赴壑驱雷霆。
杨氏西征此深入,传闻姓字殊非经。
地胜未以名人著,或是晦迹藏仙灵。
清游往复百不厌,但惜车马无留停。
柳阴篱舍动欣赏,便拟高结山间亭。
猛忆北园老居士,看山趺坐常惺惺。
不如移置北园侧相与,悟真散赏逃天刑。
风雨收歇无处遁,蜕遗团结堆高青。
鳞甲剥落缬纹细,不须开凿烦五丁。
峭壁谽谺叠嶂巘,层峦䆗窱横岩坰。
四山攒绿疑无地,回望但见烟冥冥。
中有一峰最耸秀,左撑右拄开重扃。
森森剑槊刺空上,欲堕不堕含珑玲。
双洞嵌空出飞鸟,一佛危坐当孤屏。
杨琏真伽或未到,何人刻此庄严形。
绕足有泉流碎玉,雅奏终日清泠泠。
有时浩不辨牛马,奔腾赴壑驱雷霆。
杨氏西征此深入,传闻姓字殊非经。
地胜未以名人著,或是晦迹藏仙灵。
清游往复百不厌,但惜车马无留停。
柳阴篱舍动欣赏,便拟高结山间亭。
猛忆北园老居士,看山趺坐常惺惺。
不如移置北园侧相与,悟真散赏逃天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作者用“老龙夜半不守窟”来形容山势的雄伟,仿佛一条巨龙在夜间腾空而起,展现出强大的气势。接着,作者描绘了山间的风雨过后,山石堆叠如龙的鳞甲,不须人工开凿,自然形成的奇妙景象。这里的“五丁”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大力士,用来比喻人工的力量,而作者认为自然的鬼斧神工远胜于人力。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继续描绘山峦的险峻和幽深。峭壁、层峦、四山攒绿,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作者回望时,只见烟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其中,一峰独秀,仿佛左撑右拄,打开了重重门户,剑槊般的山峰刺向天空,欲坠不坠,显得格外玲珑剔透。
诗中还提到了一尊佛像,危坐在孤屏之上,显得庄严而神秘。作者猜测这可能是杨琏真伽(一位历史人物)未曾到过的地方,但佛像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力量。山间的泉水如同碎玉般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时奔腾如雷霆,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忆起杨氏西征的传说,但认为这片山地的胜景并不因名人而著称,可能是藏有仙灵的隐居之地。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山水的喜爱,甚至想在这里结庐隐居,远离尘世的纷扰。
最后,作者想起了北园的老居士,他常常静坐观山,心境清明。作者感慨,不如将这片山水搬到北园旁边,与老居士一同感悟真谛,享受自然的美好,逃避世俗的束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与神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