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耿子庸 其二

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
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
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
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
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
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好友耿子庸的深情悼念,同时也在探讨生命与觉悟的哲理。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人生真谛的追寻。

开头四句直接点明两人特殊的关系:表面是朋友,实则是精神导师。虽然作者年长,却将对方视为"先知",这种反差凸显了耿子庸的智慧。接着通过耿子庸对作者的点评"你年轻时像做梦的呆子",引出作者年轻时求仙访道的经历,但中途放弃,选择归隐静修。

中间部分揭示核心思考:在没有悟透生命真谛时,枯坐修行只是徒劳。于是重新出发,在行走中感悟到"流逝的时光就在当下",最终在静观自我时获得顿悟——回归心灵本初的宁静状态。"仰天长啸"的爆发,正是对顿悟时刻的震撼表达,仿佛一声惊雷打破平静,从此获得精神自由。

最后两句道出孤独:纵然悟得真理,却难觅知音。这种"懂得却无人能懂"的寂寞,与开篇"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形成呼应,让悼亡之情更显深刻。全诗以修行悟道为线,实则是在追忆那个唯一理解自己的灵魂知己,传递出对挚友的怀念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