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恶势力)所覆盖。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
(恶势力)杀物、伤人的恶性兴起,(我)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
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安乐。可天下自然有法则,善恶兼存。善枯则恶荣,恶枯则善荣,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
译文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恶势力)所覆盖。(恶势力)杀物、伤人的恶性兴起,(我)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
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安乐。可天下自然有法则,善恶兼存。善枯则恶荣,恶枯则善荣,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
译文
峻峭的山和大地,都被冰雪(恶势力)所覆盖。(恶势力)杀物、伤人的恶性兴起,(我)既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无法为百姓带来祥瑞。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安乐。
可天下自然有法则,善恶兼存。善枯则恶荣,恶枯则善荣,待到善荣之日,万户必定能够愉快地生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极端寒冷、万物凋零的世界,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温暖与生机的渴望。
开头用"冰峰撑空"、"云凝水冻"这样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个被寒冰统治的世界——山峰像冰柱一样刺向天空,云和水都冻住了,连海洋和陆地都被冰雪掩埋。这种寒冷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一种严酷的环境。
接着作者说这种寒冷"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意思是它扼杀了万物的生机,也伤害了人的正常欲望。既不能彻底铲除像蒺藜荆棘这样的有害植物(比喻无法根除世间的恶),又不能给凤凰麒麟这样的祥瑞(比喻美好的事物)提供舒展的空间。
面对这样的困境,作者在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不如化作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雨水("和煦"、"膏雨"),让万物自然地经历荣枯盛衰,把生机带到千家万户。这里的"融融"二字特别生动,让人联想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温暖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严寒与温暖,表达了作者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滋养万物、促进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就像我们现实中,与其用严苛的手段解决问题,不如用温暖和包容来促进事物自然发展。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