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彭蠡望匡庐用澹亭游悬空寺韵
匡庐之山镇南服,峰如苞竹抽龙孙。
我来扁舟出其下,巍然势压鄱湖尊。
屏风九叠散层翠,一一突兀惊心魂。
千岩万壑竞趋赴,兹山屹立看崩奔。
螺旋瓠剖望不极,窅𦕈略辨山之门。
烟岚敛尽雨初霁,匹练犹挂飞流痕。
独有五老更奇绝,嵯峨各向晴空蹲。
东林开先邈何许,钟声恍听来黄昏。
须臾野烧起山半,北烛碣石西昆崙。
髣髴绛节会群帝,定有白鹿随飞轩。
吁嗟灵异幻今古,纷纷俗子谁堪论。
洞天咫尺渺难即,愁吟徒使胸怀繁。
夜深风急云似墨,蛟龙欲起湖波翻。
我来扁舟出其下,巍然势压鄱湖尊。
屏风九叠散层翠,一一突兀惊心魂。
千岩万壑竞趋赴,兹山屹立看崩奔。
螺旋瓠剖望不极,窅𦕈略辨山之门。
烟岚敛尽雨初霁,匹练犹挂飞流痕。
独有五老更奇绝,嵯峨各向晴空蹲。
东林开先邈何许,钟声恍听来黄昏。
须臾野烧起山半,北烛碣石西昆崙。
髣髴绛节会群帝,定有白鹿随飞轩。
吁嗟灵异幻今古,纷纷俗子谁堪论。
洞天咫尺渺难即,愁吟徒使胸怀繁。
夜深风急云似墨,蛟龙欲起湖波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鄱阳湖时远望庐山(古称匡庐)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兹山屹立看崩奔")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庐山的气势。把庐山比作"镇守南方的巨山",山峰像破土而出的竹笋。作者乘小船来到山下,感受到庐山巍峨的气势仿佛要压倒整个鄱阳湖。九叠屏风般的山峦层层叠翠,每一座都高耸入云令人震撼。千万条溪流山涧都向它奔涌而来,而庐山却岿然不动。
第二部分("螺旋瓠剖望不极"到"定有白鹿随飞轩")具体描写雨后天晴时庐山的奇幻景色。山路盘旋像螺旋,山门隐约可见。雨过天晴后,山间还挂着瀑布的痕迹。特别提到五老峰最为奇特,五座山峰像五位老人蹲坐在晴空下。远处的东林寺和开先寺已经看不清楚,只隐约听到黄昏的钟声。忽然山腰燃起野火,火光映照下,山峰仿佛仙境,让人联想到神仙们驾着白鹿车来聚会。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抒发感慨。感叹这神奇景色从古至今都在变幻,但俗人难以理解。虽然仙境近在咫尺却难以到达,只能忧愁地吟诗排解心中烦闷。最后以风云突变、蛟龙欲出的湖面景象作结,暗示内心的不平静。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大量形象比喻(如竹笋、屏风、老人等)让雄伟的山景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天气变化(雨晴转换)和光影效果(野火)展现庐山的多姿多彩
3. 将实景描写与神话想象结合,增添了神秘色彩
4. 结尾从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求之不得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