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元旦试笔

寒灰拨尽辛盘荐,柏酒桃汤作春宴。
弥天风雪已经旬,忽讶晴曦一朝见。
眼前积雪白无垠,索米谁悲艰食民。
卒岁方知无褐苦,迎年应忆早梅新。
白首飘零经五载,敢诩胸中无滞碍。
悼亡已赋遣悲怀,有子从公羁绝塞。
蜡矩成灰重叹嗟,无家益复苦思家。
覆蕉难觅隍中鹿,藉带偏惊梦里蛇。
街头时簇鱼龙队,益信狂奴多故态。
殊方已报一星孤,故国仍怜三径秽。
传来消息总难凭,自问已如退院僧。
入定何须悲晼晚,哦诗强欲夸侪朋。
流离敢说风尘苦,且喜春回日亭午。
声声爆竹竟无闻,伤时谁作婆娑舞。
闻道仙源好问津,乡关回首已成尘。
只应自扫门前雪,莫问人间果与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流离失所的老人在新年时的复杂心境,通过对比热闹的节日氛围和个人凄凉的处境,展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苦难。

开篇用"寒灰拨尽"暗示生活艰难,但人们仍用柏酒桃汤准备春宴,体现对生活的坚持。接着用"弥天风雪"象征长期困苦,"晴曦一朝见"则表现突然看到希望的惊喜。

中间部分通过"积雪白无垠"与"艰食民"的对比,揭示贫富差距。老人回忆五年漂泊生活:妻子去世、儿子远戍,只能靠写诗排解孤独。"蜡矩成灰"暗示时间流逝,"无家思家"道出矛盾心理。

后段描写街头热闹的鱼龙舞队,反衬老人的孤独。"仙源好问津"与"乡关已成尘"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最后"自扫门前雪"的结语,既是无奈也是豁达,表达在乱世中专注自身、不问因果的生活态度。

全诗用朴素语言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结合,在辞旧迎新的喜庆中渗透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展现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