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上草堂

无复遗民在,空存旧草堂。
墙欹蜗有迹,桂老蠹无香。
澹墨供挥洒,清风动激扬。
何来相访者,惆怅立斜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被遗忘的旧草堂,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开门见山:草堂还在,但当年居住于此的隐士早已不在人世。"无复"和"空存"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人去楼空的寂寥。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草堂现状:歪斜的墙壁上留着蜗牛爬过的痕迹,老桂花树被虫蛀得失去香气。这里用"蜗有迹"和"蠹无香"两个具体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蜗痕代表岁月侵蚀,蛀空的桂花暗示往昔芬芳不再。

后四句转入抒情:主人当年在此挥毫泼墨的淡雅墨迹犹在,清风吹拂仿佛还能感受到他当年的豪情。最后两句最动人:现在还有谁会来拜访呢?只有惆怅的诗人独自站在夕阳里。这个"斜阳"的意象,既点明时间,又暗示着一种时代的落幕。

全诗妙在"以景写情"——通过草堂的破败景象,自然引出对隐士风骨的追慕,以及知音难觅的孤独。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难过",但通过蜗牛、蛀桂、斜阳这些意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份物是人非的怅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