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先祖德甫公
忆昔垂髫时,嬉戏夜复昼。
吾祖德甫公,时已皤然叟。
满屋诗书香,绕膝儿孙走。
爱我一何深,食甘每分授。
杖履翰墨场,我时随左右。
玉色象牙箸,沾唇初尝酒。
庭训夜燃灯,吾辈皆仰首。
战国刀兵争,聊斋鬼狐斗。
娓娓而动听,循循以善诱。
无何荒岁来,野蔬亦得就。
衰病渐不支,一夕忽撒手。
是时夜三更,形势不可救。
病榻泪泫然,顾我徒张口。
饥馑竟夺公,思之痛永久。
更复狂人狂,祸及九泉九。
掘骨抛荒原,亡灵亦蒙诟。
遗著百万言,一火焚何骤。
忽忽三十年,白云幻苍狗。
大漠葬奸邪,秦城锁群丑。
正本复清源,吉光弥宇宙。
吾祖儒雅名,乃载志乘后。
乡邦共称贤,口碑即俎豆。
百年指一弹,谁能享万寿。
人爱亦爱人,姓字故不朽。
吾祖德甫公,时已皤然叟。
满屋诗书香,绕膝儿孙走。
爱我一何深,食甘每分授。
杖履翰墨场,我时随左右。
玉色象牙箸,沾唇初尝酒。
庭训夜燃灯,吾辈皆仰首。
战国刀兵争,聊斋鬼狐斗。
娓娓而动听,循循以善诱。
无何荒岁来,野蔬亦得就。
衰病渐不支,一夕忽撒手。
是时夜三更,形势不可救。
病榻泪泫然,顾我徒张口。
饥馑竟夺公,思之痛永久。
更复狂人狂,祸及九泉九。
掘骨抛荒原,亡灵亦蒙诟。
遗著百万言,一火焚何骤。
忽忽三十年,白云幻苍狗。
大漠葬奸邪,秦城锁群丑。
正本复清源,吉光弥宇宙。
吾祖儒雅名,乃载志乘后。
乡邦共称贤,口碑即俎豆。
百年指一弹,谁能享万寿。
人爱亦爱人,姓字故不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晚辈深情回忆祖父德甫公的叙事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展现了祖孙间的深厚感情和时代变迁的沧桑。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童年记忆(开头到"循循以善诱")
用"垂髫"(小孩发型)点明回忆的起点,描绘了一个书香门第的温馨画面:白发祖父在满屋书香的环绕中,把好吃的分给孙子,带着孩子参加文人聚会,第一次用象牙筷子沾酒尝鲜。最动人的是夜晚点灯讲故事的场景,从战国故事到《聊斋》鬼怪,祖父讲得生动有趣,展现出知识分子的儒雅风范。
2. 艰难岁月("无何荒岁来"到"思之痛永久")
笔锋转到饥荒年代,野菜充饥的困苦中,祖父病重离世。最揪心的是临终场景:深夜三点,病榻上的老人含泪望着孙子却说不出话,最终被饥饿夺去生命。这些白描手法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的苦难。
3. 时代悲剧("更复狂人狂"到"一火焚何骤")
讲述更残酷的后续:祖父死后还遭遇掘坟暴骨,毕生著作被焚毁。短短几句就勾勒出那个疯狂年代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充满沉痛与控诉。
4. 历史公正("忽忽三十年"到结尾)
时间跳到三十年后,善恶终有报应("大漠葬奸邪"指林彪坠机),祖父名誉得到恢复,地方志记载了他的事迹。最后升华主题:生命有限,但真正的不朽在于"人爱亦爱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记住你。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分食物""讲故事"等生活细节塑造出可亲可敬的祖父形象
- 通过个人命运折射国家历史,从家庭温馨到时代巨变,具有史诗感
- 语言朴实却情感浓烈,比如"顾我徒张口"的临终场景令人心碎
- 最终传递出超越时代的价值观:真正的不朽不是寿命长短,而是你给世界留下的爱与善意
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在动荡年代里,普通人用知识和善良守护着人性的光辉,而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被历史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