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游子形象,语言朴素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久客倦行役,故山安在哉"直白地道出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身心疲惫的状态,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安在哉"三个字特别能让人感受到他那种"我的家乡到底在哪里啊"的迷茫与怅惘。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家乡景物勾勒回忆:松竹掩映的书房、水边的钓鱼台,这些细节让思念变得真实可触。"明月照归梦"特别动人——月光照着思乡的梦境,西风吹动酒杯,这两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淡淡的忧伤,把那种借酒消愁却又愁更愁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写篱笆下的菊花,看似写景,实则是诗人的自喻。菊花在秋风中寂寞开放,就像漂泊在外的自己,无人欣赏。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浓浓的乡愁。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个字都饱含真情,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漂泊在外的孤独。特别是最后借菊花自比的写法,既巧妙又让人心疼,展现了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胡楚材
宋睦州寿昌人,字公乔。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授广德、仪真判官,调嘉兴幕。以刚直忤权贵,官仅校书郎,遂退居不仕,以琴书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