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失去母亲的孩子在母亲去世三周年忌日时写下的悼念之作,字字含泪,句句戳心。
前两句"鞠我恩深重,违颜梦渺茫"直白地说:母亲养育我的恩情比山还重,可现在想再见她一面,连梦里都找不到了。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很多人都有共鸣。
"三年成逝水,百感对流光"用流水比喻时间,说三年时光像水一样流走了,面对流逝的岁月,心里百感交集。这里既有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也暗含"母亲走了这么久,我还是走不出来"的哀伤。
五六句"黯黯慈云在,迢迢仙路长"很动人:抬头看天,总觉得母亲化作了云彩还在天上守护着我,可她去的仙界实在太遥远了。这种将思念寄托于自然景物的写法,把无形的哀思变得可见可感。
最后两句最催泪:今天又到忌日,我只能含着眼泪望向苍天。一个"仰空苍"的动作,把想说又说不出、想哭又不敢放声的那种克制的心痛全表现出来了。
整首诗没有用任何生僻字,就像对着天空自言自语,但每个字都浸透着思念。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最真的感情。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一首悼亡诗,更是一个永远失去妈妈的孩子,在深夜无人时偷偷抹眼泪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