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深山老院的孤寂景象,充满野趣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住所环境:房子紧贴着山壁,仿佛和云雾做邻居,荒废的菜地里还留着老虎新鲜的脚印。这里用猛兽的踪迹反衬出人迹罕至的幽静。
中间四句用动态画面展现山居生活:砍柴人的声响惊动了树上的猿猴,震落野果;老鹰掠过时,小鸟吓得躲到人身边。山涧背阴处的冰凌整个月都不化,耐寒的野花熬过了整个春天还在开放。这些细节既表现山中的生机勃勃,又暗示着与世隔绝的孤寂。
最后两句转入回忆:诗人独坐时想起"鳌山前事",可能是曾经热闹的聚会或重要往事。如今只剩自己对着残留的"芳尘"(可能指落花或旧物)发呆,形成强烈的时间对比。
全诗妙在把深山景物写得既鲜活又苍凉,动物与人的互动充满画面感,最后用独坐回忆收尾,让读者感受到繁华褪去后的宁静与淡淡的怅惘。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被遗忘的角落里的生命痕迹。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