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落魄文人的自嘲和无奈。
前两句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江州司马青衫湿"),说自己虽然像白居易一样被贬官,但连"湿青衫"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眼巴巴看着老朋友穿着华服高谈阔论。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自己的寒酸和失意。
后两句更直白:虽然考取了功名,但实际上一事无成,现在连赡养老人的脸面都没有,更没勇气回到江南故乡。这里的"扶老"可能是双关,既指无力奉养父母,也暗指自己年纪已大却仍无建树。
全诗用自嘲的语气,把古代读书人"功名不成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型心理写得特别真实。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字都扎心,尤其是"实未就"三个字,道尽了无数人追求虚名后的空虚感。这种"假装成功实际落魄"的体验,古今相通,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