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戏马台作

君不见宋公仗(一作杖)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徵甲卒碻磝口。
天门(一作开)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沧海沈沈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
少年自古(一作言)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一作此)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英雄征战、朝代更替的壮阔场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用宋公(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的典故开篇,展现英雄征战的豪迈场面。"仗钺诛燕"写武将持斧征讨敌国,"衣冠吕梁""甲卒碻磝"分别描写文官武将奔赴战场的盛况。九月初九重阳节时,将士们佩戴茱萸犒赏三军,战船巡游、歌声震天的场景,凸显了胜利的辉煌。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笔锋转向历史变迁。市井繁华转眼成空,但当年霸业留下的影响仍存。通过"泗水南流""沂山北走"的地理描写,展现历史长河中地域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清晨海雾散开,彭城秋风凛冽的意象,暗示着历史风云的变幻无常。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收束到诗人自身。自古以来少年壮志难酬,日暮时分独自登上古戏马台的场景,将前面宏大的历史叙事突然拉回个人现实。这种强烈对比,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慕,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

全诗最精彩之处在于:先用浓墨重彩渲染历史画卷,最后突然转为个人特写镜头,就像电影从广角航拍突然切换到人物近景。这种大与小的强烈反差,让读者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更能体会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复杂心境。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