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合浦还珠送泽州李彦和知州朝觐三十韵
至宝骊龙吐,奇珍老蚌刳。
卖绡归水底,解佩失江隅。
瑞彻廉州岛,光连甓社湖。
荧煌星彩乱,皎洁月华孤。
一境浇风变,三年治化殊。
朱轮开正路,宝剑出洪炉。
得善如怀瑾,持廉若握瑜。
宪台宜皂盖,清节莹冰壶。
任重过唐牧,官高合汉符。
诗书多士进,刑政庶民苏。
禾产休嘉穗,桑刊种植图。
悬鱼朝却馈,斋马夜空刍。
驿馆雄三晋,谯楼壮九衢。
祀坛知备礼,泮水见崇儒。
机杼灯前妇,锄犁垄上夫。
圣恩宣远近,民瘼绝锱铢。
山圃春蔬卖,花村社酒沽。
利人廉叔度,洁已范莱芜。
雅趣南山号,孤忠北极扶。
秋霜曾肃物,时雨每沾枯。
仙李青千叶,甘棠绿几株。
池头今睹凤,台上昔瞻乌。
马喜儿童竹,鞭留长者蒲。
汗青循吏传,头黑宰臣谟。
画舫龙湾度,丹衷象魏趋。
红云开玉陛,白日丽金铺。
简牍书臣绩,江山拱帝都。
钧衡看秉执,廊庙听都俞。
盛代时雍洽,皋夔佐有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描绘了一位清廉有为的地方官(李彦和)治理合浦地区的政绩,以及他进京朝见皇帝的荣耀场景。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到"桑刊种植图") 用"合浦还珠"的典故(传说合浦曾因官员贪污导致珍珠流失,后来清官上任珍珠又回来了)比喻李彦和让当地重现繁荣。诗中用"骊龙吐珠""老蚌生珠"等珠宝意象,形容他带来的珍贵改变。接着描写他治理下的合浦:浇薄的风气转变(浇风变),百姓生活改善(庶民苏),农业兴旺(禾产嘉穗),连桑树都长得更好。
第二部分("悬鱼朝却馈"到"时雨每沾枯") 具体表现李彦和的清廉与勤政: - 拒绝贿赂(悬鱼典故:东汉清官把别人送的鱼挂起来警示自己) - 简朴生活(斋马夜空刍:马厩夜里没有草料,说明不贪公家资源) - 重视教育(泮水崇儒:修建学校) - 关心民生(机杼灯前妇:妇女能安心纺织;锄犁垄上夫:农民安心种地) 用"秋霜肃物"形容他执法严厉,用"时雨沾枯"比喻他像及时雨一样救助百姓。
第三部分("仙李青千叶"到结尾) 描写李彦和进京的荣耀: - 用"仙李""甘棠"比喻他留下的德政被百姓铭记 - "池头睹凤""台上瞻乌"象征他即将面见圣明君主 - "红云玉陛""白日金铺"渲染皇宫的庄严,暗示皇帝将重用他 - 最后以"皋夔佐有虞"(皋陶和夔是舜的贤臣)比喻他有望成为朝廷栋梁
诗歌亮点: 1. 双线叙事:既写地方治理成果,又写进京旅程,展现官员的成长轨迹。 2. 比喻集群:连续用珠宝、植物、天气等自然意象,把抽象政绩变得可视可感。 3. 反差手法:前部分强调地方官的朴素(悬鱼、斋马),后部分突显皇家气象(红云、金铺),突出个人品德与时代机遇的结合。
现代启示: 这首诗本质上是一封"古代推荐信",通过诗意的政绩汇报,传递了传统社会对好官的期待:既要像珍珠般纯洁清廉,又要像及时雨般造福一方。其中"拒绝贿赂""改善民生"等细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