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是谁甘介节,长揖薄侯封"用反问语气,赞美那些甘于清贫、拒绝高官厚禄的人。"介节"指耿直的品格,"薄侯封"表示看轻官位。诗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不慕荣利的形象。
中间四句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白发老人邀请一同隐居,青山深处难寻故人足迹。寒食节禁火的习俗被严格遵守,但这并非因为天气寒冷。这些描写既点明时令,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用典故深化主题:即便有肥沃的田地可以供奉,也难以满足母亲的基本需求。这里"绵田"暗指丰厚的俸禄,"母氏饔"指赡养母亲。诗人借此表达即使生活清贫,也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决心。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蕴深厚,通过清明时节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歌颂了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格。诗人将个人操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既有节日气息,又充满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