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君篇赠黄丈淳父

童君秀骨青厓开,蟠胸大壑藏风雷。
沈郎号狂士,古心清气空尘埃。
明珠翠羽尽奇宝,二子落落非凡才。
空堂日暮发遐想,建安数子千年上。
呜呼王者久不作,大雅由来称绝响。
国朝博士真天人,灵芝煌煌发土壤。
墓门荆棘祠庙荒,后来作者江夏黄。
知君十载未识面,云霞秀句今方见。
黄钟玉磬音调绝,嶷然独立灵光殿。
瑶华入手海雾湿,夕阳无人风飒飒。
孤城鸣蛩灯火暗,破屋翠<山罗>山鬼泣。
君今名重天下闻,躬耕不就刘将军。
桃花茅屋长洲苑,闭门枕席生浮云。
青袍耻逐路傍子,击木狂歌鸟兽群。
嗟嗟,图南九万须我辈,枪榆赤璟安足云。
童君长啸沈郎去,偃卧松床即梦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文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开篇用"童君秀骨""蟠胸大壑"等夸张比喻,形容两位友人(童君和沈郎)气质不凡、胸襟广阔。他们就像明珠翠羽般珍贵,却因"非凡才"而显得格格不入。这里暗含了"曲高和寡"的无奈。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先追忆建安七子等古代文豪,感叹当今文坛衰落,再引出江夏黄淳父这位当代才子。用"黄钟玉磬"形容其作品格调高雅,像"灵光殿"般卓尔不群。但这样的人才却处境凄凉,"破屋翠山鬼泣"的描写充满画面感,暗示其生活困顿。

最后八句是全文高潮。先肯定黄淳父的名声,但指出他宁可"躬耕"也不愿依附权贵(刘将军)。"青袍耻逐路傍子"表明他鄙视趋炎附势之徒,宁愿像庄子笔下的大鹏一样追求高远理想,也不做在矮树丛里扑腾的小鸟。结尾"偃卧松床即梦君"的意象,既潇洒又孤独,把对知音的思念表达得含蓄动人。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塑造了三位坚守节操的文人形象:童君的孤高、沈郎的狂放、黄淳父的清贫自守,都体现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诗中"击木狂歌""桃花茅屋"等场景既写实又浪漫,让读者看到:真正的才子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活出诗意人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