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涂林疏树自离离,入眼红肤总不遗。
若为连珠过沈约,何来新筑伴潘尼。
金房半坼珠骈落,霜叶平翻玉并欹。
还记葡萄槎上种,折来那不称同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石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石榴的美丽与独特魅力。

首联"涂林疏树自离离,入眼红肤总不遗"描绘石榴树稀疏有致,红艳的果实格外引人注目。"红肤"将石榴比作美人,突出其鲜艳夺目。

颔联用典巧妙:"若为连珠过沈约"暗指石榴籽如珍珠般晶莹剔透;"何来新筑伴潘尼"则借用潘尼典故,暗示石榴的珍贵难得。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文化内涵。

颈联"金房半坼珠骈落,霜叶平翻玉并欹"继续用比喻手法:将石榴比作"金房",籽实如珍珠般散落;霜叶如玉片般翻飞。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尾联"还记葡萄槎上种,折来那不称同时"将石榴与葡萄对比,暗示石榴更胜一筹。"折来那不称同时"一句,既表达了对石榴的赞美,又暗含时光易逝的感慨。

全诗通过比喻、用典等手法,将石榴的形、色、质生动展现。诗人不仅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更赋予它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使寻常水果升华为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诗中"红肤"、"金房"、"珠骈"等意象既贴切又优美,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