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陪诸公游密将山
招邀出郭门,青山殊未已。
金鞍小骑何连翩,人影遥遥翠微里。
翠微一望延层峦,深松伏涧相风湍。
飞泉半挂银河残,秋岚散入芙蓉寒。
石门黯黯金花裂,隔溪苍翠时明灭。
回风绝壁森昼阴,六月空濛见残雪。
西峰百尺寒崔嵬,振衣欲上观蓬莱。
黄云泱漭动海色,楼船射鲛安在哉。
松花江水流浩浩,千秋战骨关山道。
龙堆狼望空嵯峨,飞将勋名归蔓草。
昨夜秋风吹塞天,临潢万树生寒烟。
金笳玉笛起愁思,边心四据空茫然。
安得仙槎泛清浅,乘流直度支机前。
壮士无家谁不怜,李陵已向阴沙没,逢萌空税辽东田。
君不见徽宗埋骨空江曲,遗冢苍茫走麋鹿(徽宗冢在五国城西。)。
艮岳风流亦一时,黄沙玉柙无人哭。
万乘飘零且复然,吾生那更悲穷谷。
击筑高歌出塞辞,何如楚客吹参差。
眼前有酒且不饮,迢遥漫作乡关思。
紫骝嚼啮当风嘶,为君重进金屈卮。
醉卧青山且莫归,明朝秋雪吹人衣。
金鞍小骑何连翩,人影遥遥翠微里。
翠微一望延层峦,深松伏涧相风湍。
飞泉半挂银河残,秋岚散入芙蓉寒。
石门黯黯金花裂,隔溪苍翠时明灭。
回风绝壁森昼阴,六月空濛见残雪。
西峰百尺寒崔嵬,振衣欲上观蓬莱。
黄云泱漭动海色,楼船射鲛安在哉。
松花江水流浩浩,千秋战骨关山道。
龙堆狼望空嵯峨,飞将勋名归蔓草。
昨夜秋风吹塞天,临潢万树生寒烟。
金笳玉笛起愁思,边心四据空茫然。
安得仙槎泛清浅,乘流直度支机前。
壮士无家谁不怜,李陵已向阴沙没,逢萌空税辽东田。
君不见徽宗埋骨空江曲,遗冢苍茫走麋鹿(徽宗冢在五国城西。)。
艮岳风流亦一时,黄沙玉柙无人哭。
万乘飘零且复然,吾生那更悲穷谷。
击筑高歌出塞辞,何如楚客吹参差。
眼前有酒且不饮,迢遥漫作乡关思。
紫骝嚼啮当风嘶,为君重进金屈卮。
醉卧青山且莫归,明朝秋雪吹人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在初秋时节结伴登山游玩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秋岚散入芙蓉寒")是生动的登山画面。诗人和朋友们骑马出城,远远看见青翠的山影。进山后,他们看见层叠的山峦、幽深的松林、山涧急流,还有像银河碎片般悬挂的瀑布,秋日的山雾让芙蓉花都带着寒意。这里用"银河残"形容瀑布非常形象。
第二部分("石门黯黯金花裂"到"边心四据空茫然")转向历史沉思。诗人描写险峻的山势后,突然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场景。提到松花江畔的累累战骨,汉代名将李陵的结局,用"黄沙玉柙无人哭"讽刺宋徽宗被金人俘虏、死后凄凉的遭遇。昨夜秋风吹过边塞的描写,引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
第三部分(最后部分)是借酒消愁。诗人感慨人生无常,说就连皇帝都飘零异乡,普通人又何必为处境艰难而悲伤。他建议大家击筑高歌、开怀畅饮,醉卧青山,因为明天秋雪就要落下,带来更多寒意。这里"明朝秋雪吹人衣"既是写实,也暗喻人生艰难。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景物描写极具画面感,如"飞泉半挂银河残"让人仿佛看见阳光下闪烁的瀑布
2. 历史与现实交织,从游玩突然转入深沉思考,形成强烈反差
3. 结尾的饮酒看似洒脱,实则透露出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
4. 多处对比手法:青山美景与历史沧桑、欢聚与孤独、饮酒的痛快与明天的风雪
诗人通过这次秋游,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以及在动荡时代中普通人既想及时行乐又难以真正摆脱忧愁的复杂心境。
吴兆骞
(1631—1684)清江南吴江人,字汉槎。吴兆宽弟。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旧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学集资纳赎,始得放归,又三年而卒。有《秋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