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经筵讲大学衍义有感赋此

帝王所图治,务学当为先。
下作民之主,上乃承之天。
致治贵有本,本端化自平。
人君所学者,其序有后前。
正心诚其意,志定必不迁。
吾志既能定,理道岂复颠。
身修本心正,家国治同然。
国治乃昭明,万邦斯协焉。
于变帝尧典,思齐文王篇。
万国修身始,朕念方拳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古代帝王谈论治国之道的感悟,核心思想是:要想治理好国家,统治者必须从自身学习修养做起。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理解:

1. 治国的基础在于学习(前六句)
诗人开篇就点明:帝王想治理好国家,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为帝王既要管理百姓("下作民之主"),又要顺应天意("上乃承之天")。治理的关键在于抓住根本,这个根本端正了,天下自然太平。

2. 学习的正确顺序(中间八句)
具体学什么?有先后顺序:首先要端正内心(正心)、保持真诚(诚意),这样意志才能坚定。内心端正了,个人修养就好;个人修养好了,才能治理好家庭和国家。国家治理好了,才能让天下归心。

3. 以古代圣王为榜样(最后六句)
诗人提到要效法尧帝的德政("于变帝尧典")和周文王的贤明("思齐文王篇")。强调所有治国平天下的大事,都要从修身开始,表达了自己对此念念不忘的重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简单清晰的逻辑链条,把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
- 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统治者要先做好自己
- 通过尧帝、文王的例子,让抽象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 "拳拳"这个词生动表现了帝王认真对待的态度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说理透彻,展现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思考方式:治国不是靠权力,而是靠不断提升自我。这种将个人品德与治国理政紧密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

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