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骚引 其六 伤落花
处冲漠之兰闺兮,心絓结而如醉。岁忽忽其将迈兮,花落落而蕊坠。
攀长条之要妙兮,睹鸿造之殊异。悲晨风之震木兮,鸟翔集而争媚。
拾朱英而太息兮,时岂可乎再至。睇焦螟而巢于蛟睫兮,愕蓂荚而内伤。
蕤宾主其仲夏兮,蓐收至而变商。感寒暑之代谢兮,素叶零于雕霜。
气郁邑而填膺兮,陟阿丘而采虻。瞻蜉蝣之楚楚兮,中闷闷而心惊。
哀薄躯之须臾兮,修素质而益荣。陈凄情于姮女兮,垂青盼而顾语。
吾引导夫前路兮,涉层霞而求侣。何人生之短期兮,安寄旅而怀忧。
登嶰谷以逯趢兮,览六区之鸿流。逾扶桑而荫趾兮,双材旁而抽清讴。
将草柱蘅以充帏兮,体婵娟而佩琼瑈。持太淡以为柄兮,悟往昔之沉迷。
阅玉牒之遗于南窗兮,审容膝而独栖。披惠姬之诫于清案兮,心朗朗而古期。
托幽怀于笔端兮,聊以寄情而舒永思。胡然而我念之兮,涕滂沱而心悲。
君俟我乎霞表兮,终归骨而同居。
现代解析
这首《九骚引·其六·伤落花》以落花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慨,同时透露出对高洁理想的坚守。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触景伤情(开篇到"素叶零于雕霜") 诗人独处幽静的闺房,内心郁结如醉酒般恍惚。眼看一年将尽,花瓣纷纷凋落,她轻抚花枝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却又被现实刺痛——晨风吹落树叶,鸟儿争相卖弄姿态,仿佛在嘲笑生命的脆弱。她捡起落花叹息:青春就像这红花,凋谢后永不复返。诗人用"焦螟(小虫)在蛟龙睫毛上筑巢"的夸张比喻,强调生命的渺小;而看到预示季节变化的蓂荚草(古代计时植物),更觉寒来暑往的无情,就像秋霜打落绿叶。
第二层:生命思考("气郁邑而填膺兮"到"安寄旅而怀忧") 诗人胸口发闷,采药排遣愁绪。当她看到朝生暮死的蜉蝣穿着华美("楚楚"),反而内心惊惶:短暂的生命何必装饰外表?不如修养内在品德("修素质")。她幻想向嫦娥倾诉,希望对方指引前路,穿越云霞寻找知己。这里"双材旁而抽清讴"暗含对知音相伴的渴望,但现实是孤独的——人生如短暂旅途,怎能不心怀忧愁?
第三层:精神超脱("登嶰谷以逯趢兮"到结尾) 诗人试图超越现实困境:她登上高山眺望天地,越过扶桑神树(太阳升起处)寻求荫蔽,用香草装饰帷帐,佩戴美玉保持高洁。她以"淡泊"为处世原则,幡然醒悟过去的执迷。虽然独居陋室("容膝"),但阅读蔡文姬(惠姬)的诫书让她心境明朗。最终将幽思寄托于文字,却又忍不住泪如雨下——因为想到逝去的爱人("君")正在天边等待,唯有死后骸骨才能相聚。
全诗精髓 1. 落花意象:既是青春消逝的象征,也暗喻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怜惜。 2. 矛盾心境:一面感叹生命短暂("薄躯须臾"),一面坚持精神追求("佩琼瑈"),这种挣扎通过"涕滂沱而心悲"的爆发格外动人。 3. 浪漫手法:与嫦娥对话、神游天界的想象,冲淡了现实的苦闷,展现楚辞特有的瑰丽风格。
诗人像一位敏感的花匠,在凋零的花瓣里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她哭花的命运,其实是在哭所有美好却易逝的事物,包括爱情、理想与时光。而最后"归骨同居"的誓言,让全诗在哀伤中透出决绝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