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春二月既望乘君子材拈余重游殳山遂燕陆景远氏来青堂与者丁一鹤董祖南景远父子及余季子翱一觞一咏不啻兰亭之会也酒半移尊公主墓侧而董海翁亦至子材遂大醉卧石上不能起命两童掖之登舟余与众客至东山兴尽而返目赋一

老夫一月不见山,山癖无医殊未瘳。
野桃作花已烂熳,故人约我山中游。
日车出海风雨收,千岩万壑清如秋。
帝子何年上天去,黄鸟历历鸣相求。
来青堂上坐终日,饮酒况得公茔流。
金刀割鲜气颇壮,向日下地仍相留。
酒酣长歌动左右,诗成落笔蟠银钩。
平生快意在一适,放浪岂知公与侯。
玉台王母自千劫,海屋老人今几筹。
青春无价须秉烛,明朝花落令人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春日游山的快乐时光,充满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作者一个月没见山,对山的思念像病一样无法治愈。野桃花开得正盛,朋友邀他同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出游的兴奋。

接下来写游玩当天的好天气,风雨停歇后群山如秋日般清爽。用"帝子何年上天去"的传说和黄鸟的鸣叫,为景色增添神秘感。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聚会场景:在"来青堂"畅饮终日,切肉豪饮,酒酣时放声高歌、即兴作诗。通过"金刀割鲜""长歌动左右"等生动细节,展现朋友们无拘无束的欢乐。

最后六句是诗的核心感悟:人生最快乐的是随心适意,不必在意身份地位。用"玉台王母""海屋老人"的典故,暗示神仙也会老去,突出生命短暂。结尾劝人珍惜青春,因为明天花落就会令人伤感,就像欢乐的聚会终将结束。

全诗语言生动自然,将春日游玩的愉悦与对生命的思考完美结合,既有"一觞一咏"的雅致,又有"大醉卧石"的豪放,展现了文人雅士热爱生活、超脱名利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