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魏布衣致陈恪勤书次沈栗仲大令韵
抢洲先生真丈夫,睥睨权贵如庸奴。圣明昭鉴臣不孤,九死一生脱囚拘。
长安风雪岁逼除,车声槛槛来蓬庐。使者出札径尺余,论议不数鸿都儒。
将以白粲明区区,愿公一节保厥初。斯人为谁市井徒,授粲非阿谀。
索之渺尔随鸥凫,心系魏阙身江湖。座间何人援长须,轶事往往流枌榆。
辅翼盛德当非诬,此帖古意犹黄虞。山中儒生儋石无,夸食糠覈肥不癯。
贷粟监河计良迂,索米仁祖徒烦拿。但愿遗天下食如赐酺,坐见春阳一气回槁枯。
兹志未遂长嗟吁,得钱且就村醪沽。青天白云自卷舒,底用咄咄空中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抢洲先生"的硬骨头文人,他不巴结权贵,活得很有骨气。虽然遭遇过牢狱之灾差点送命,但皇帝最终还了他清白。
某个风雪交加的除夕,有人给他送来一封很正式的信("径尺余"说明信很庄重)。写信人是个市井小人物,但说话很有水平,劝他保持初心。这个人虽然生活在民间,心里却装着国家大事。
诗里还提到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轶事往往流枌榆"),说这些故事能帮助培养品德。诗人自嘲说自己是穷书生,连饭都吃不饱("儋石无"指家里没存粮),只能吃糠度日。他幻想能像古代君王赐宴那样让天下人吃饱,但现实是只能赊酒喝。
最后四句最精彩:诗人说看着蓝天白云自由舒展,何必学古人整天唉声叹气写些愤世嫉俗的文章呢?这其实是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虽然穷,但活得坦荡自在。
全诗用对比手法,一边写清高文人坚守节操,一边写穷书生的自嘲与豁达,最后升华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境界,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