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溪东草堂

春融天气露微微,药草葱芽脉脉肥。
植竹旧竿从茂谢,栽桃新树忽芳菲。
天寒堂上燃柴火,日暖溪东解虱衣。
兴动便携樽到岭,人生真性莫教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

首联“春融天气露微微,药草葱芽脉脉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天气温暖,露水轻轻洒在药草和嫩芽上,显得生机勃勃。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丰饶。

颔联“植竹旧竿从茂谢,栽桃新树忽芳菲”继续描绘自然的变化:旧竹竿依然茂盛,而新栽的桃树已经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里通过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颈联“天寒堂上燃柴火,日暖溪东解虱衣”则转向了生活的细节:天气寒冷时,在堂上点燃柴火取暖;天气暖和时,在溪边脱下厚重的衣服。这里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简朴和舒适。

尾联“兴动便携樽到岭,人生真性莫教违”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兴致来了,就带着酒壶到山岭上,享受自然的美好。作者认为,人生的真性情不应该被束缚,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比,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魅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充实的生活状态。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