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州岭谣(为某嫠妇作)

莫登木州岭,岭高天地迥。
悲风日夜深,豺虎纷来骋。
岂无一心人,上帝不曾省(一解)。
上帝不省妾有夫,上帝不省妾有姑。
有夫不作庭上人,有姑不作旦暮身。
一呼上帝怒,再呼上帝嗔,上帝聪明妾不辰(二解)。
知汝虽餐花,知汝虽茹草。
不餐并蒂花,不茹合欢草。
岭脚水粼粼,岭头石皓皓。
一死表吾真,区区焉足道(三解)。
木州岭下无名村,中有石阙悲黄昏。
不愿红颜当日存,但留白骨今人论。
风雨为汝冤,葛藟为汝尊。
谁家妇,满人口。
木州岭,一何厚(四解)。

现代解析

这首《木州岭谣》用四段歌谣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寡妇在封建社会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第一段(环境烘托) 用"高岭""悲风""豺虎"描绘出阴森恐怖的木州岭,暗示寡妇生活的险恶环境。"上帝不省"的重复使用,像捶胸顿足的哭诉,表现她求告无门的绝望。

第二段(身世控诉) 具体交代她的苦难:丈夫早逝("不作庭上人"),婆婆也很快离世("不作旦暮身")。连呼上帝却遭"怒嗔",这句像一声炸雷,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弱者的残酷——连神明都站在压迫者一边。

第三段(生死抉择) "餐花茹草"的比喻很妙:虽然活着,却像吃野花野草般艰难。但她说宁可吃野花也不碰象征爱情的"并蒂花",用"粼粼水"和"皓皓石"的清澈坚硬,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

第四段(死后哀荣) 最后出现强烈对比:生前是无名村的寡妇,死后却获得"风雨喊冤""葛藤致敬"的尊严。"谁家妇满人口"这句最辛辣——那些被夸赞的"贤妇",不过是吃人的礼教打造的样板,而木州岭的厚重,正来自无数这样的血泪堆积。

全诗最震撼的是上帝的形象——本应慈悲的神明,在这里却成了压迫者的帮凶。这种对天命的大胆质疑,在古诗中极为罕见。艺术上,重复的句式像不断撞击的浪花,"豺虎""并蒂花"等意象既通俗又深刻,让普通百姓也能听懂其中血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