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雄州北门楼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遗憾和边塞特有的苍凉感。
前两句直抒胸臆:英雄壮志还未实现,面对萧瑟的秋天,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的"秋"既是实写季节,也暗喻人生际遇的坎坷。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勾勒边塞景象:幽燕大地新迁来了游牧部落(指北方少数民族),而这里的关河却仍是唐朝汉朝时的旧模样。月光笼罩着昭君墓(青冢),边塞特有的风声、马鸣声在黄昏的河畔回荡。这些意象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透露出边境的紧张氛围。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要是能率领万骑精兵,连夜通过玉垒关(代指边防要塞)该多好!这个想象既表达了诗人保家卫国的豪情,也暗含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惆怅。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既有"大漠孤烟"的边塞风光,又有"栏杆拍遍"的壮志难酬。诗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边防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普通的登楼远眺变成了热血沸腾的爱国抒怀。特别是"沉青冢"、"起白波"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即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苍劲与悲壮。
蒋概
蒋概(1028-1094),又名如德,字康叔。北宋文学家。生于天圣六年(公元1029年),吉州龙泉人(今属江西遂川),三司盐铁判官蒋贲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