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下摩云岭

晓发皋兰望绝岑,马蹄平步入崎嵚。
林藏积雪地含润,山渺素秋天变阴。
满目烟霏窥幻化,四时嵓壑助萧森。
黄河西畔华夷隔,临眺徒伤万古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皋兰出发,穿越摩云岭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开头两句写出发时的场景:清晨从皋兰远望,只见陡峭的山峰高耸入云,马蹄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这里用"绝岑"(极高的山峰)和"崎嵚"(崎岖不平)勾勒出山势的险峻。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山间景色:树林中藏着未化的积雪,大地却已透着湿润;远山在秋日里显得朦胧,天色也变得阴沉。满眼的云雾让人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而四季不同的山岩沟壑更增添了萧瑟之感。诗人用"藏"、"含"、"渺"、"变"等动词,将静态的景物写得充满动感。

最后两句是情感的升华:黄河西岸分隔了中原与边陲,诗人登高远望,不禁为千古以来的世事变迁感到伤感。这里的"华夷隔"既指地理分界,也暗含文化差异;"万古心"则表达了超越时空的历史苍茫感。

全诗以景入情,通过雄浑的自然景观引出深沉的历史感慨。诗人将个人行走山间的体验,与对民族历史的思考融为一体,展现出开阔的胸襟和深沉的忧思。诗中"林藏积雪"与"地含润"的对比,"满目烟霏"与"四时嵓壑"的映照,都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腻和笔触的精准。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