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地极高深,纪化无踪何处寻。
山静白云归洞口,水清明月落波心。

现代解析

这首《偈》用简单自然的画面,道出了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上天下地极高深,纪化无踪何处寻"像是在说:宇宙这么大,天地运行的规律玄妙难测,我们该去哪里寻找真理呢?这里用"极高深"形容天地的宏大,用"无踪"暗示规律的无形,引发读者思考生命和宇宙的本质。

后两句突然转向具体景象:"山静白云归洞口,水清明月落波心"。安静的山中,白云飘回山洞;清澈的水面,月亮倒映在波纹中央。这两个画面看似平常,却暗藏深意——真理不在远方,就在眼前的一草一木中。白云知道回到山洞,月亮自然映在水中,万物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宏大的疑问开场,再用日常景物作答。告诉我们不必苦苦追寻那些高深的道理,静下心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领悟世界的真谛。就像白云归洞、月映水中那样,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自然现象里。

诸葛赓

诸葛赓(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号熙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官英州真阳、湖州德清尉,饶州乐平主簿,宣州旌德、抚州宜黄令。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神宗熙宁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旧传》卷三)。今录诗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