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宽吟戏效白乐天体
武陵谪九年,下惠仕三已。
或窘如拘囚,或了无愠喜。
吾生忧患馀,年忽及耆指。
偏痱未全安,抱病更五祀。
进为心已灰,弃置甘如荠。
坐狂合投闲,佚老宜知止。
向令身安健,不过如是耳。
每思古穷人,我幸亦多矣。
照邻婴恶疾,羁卧空山里。
缠绵竟不堪,抱恨赴颍水。
文昌两目盲,无复见天地。
简编既长辞,游览永无冀。
吾今虽抱病,蹇曳非顿委。
时时扶杖行,积步可数里。
校之卧床席,欲坐不能起。
虽扶不能行,悬绝安可比。
时从亲故谈,亦不废书史。
右臂故依然,运笔亦持已(四库本作匕)。
篮舆时出游,初不废牢体(四库本作醴)。
况无他證候,色脉若无异。
详观动息间,傥有安全理。
侍祠了无庸,窃禄愧索米。
借居浮屠宫,非村亦非市。
廷堂甚爽垲,高屋敞窗几。
郊林接溪水,眼界颇清美。
尝闻天地间,祸福更伏倚。
藉令衰蹇身,终老只如此。
何须苦嗟咨,未必非受祉。
形如支离疏,饱食逸终世。
目盲如宋人,全生免徭使。
平生叹远游,今我在桑梓。
田园接家山,区处及耘耔。
平生困鞅掌,今我恬无事。
寝兴纵所如,出处不违已。
病来益尊生,对境空相似。
永无贪欲过,稍习卫生旨。
不为六贼牵,岂受三彭毁。
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纪。
太钧默乘除,万一理如是。
安全固自佳,蹇废亦可尔。
死生犹寤寐,况此一支体。
细思安否间,相去亦无几。
如何不释然,万事付疑始。
或窘如拘囚,或了无愠喜。
吾生忧患馀,年忽及耆指。
偏痱未全安,抱病更五祀。
进为心已灰,弃置甘如荠。
坐狂合投闲,佚老宜知止。
向令身安健,不过如是耳。
每思古穷人,我幸亦多矣。
照邻婴恶疾,羁卧空山里。
缠绵竟不堪,抱恨赴颍水。
文昌两目盲,无复见天地。
简编既长辞,游览永无冀。
吾今虽抱病,蹇曳非顿委。
时时扶杖行,积步可数里。
校之卧床席,欲坐不能起。
虽扶不能行,悬绝安可比。
时从亲故谈,亦不废书史。
右臂故依然,运笔亦持已(四库本作匕)。
篮舆时出游,初不废牢体(四库本作醴)。
况无他證候,色脉若无异。
详观动息间,傥有安全理。
侍祠了无庸,窃禄愧索米。
借居浮屠宫,非村亦非市。
廷堂甚爽垲,高屋敞窗几。
郊林接溪水,眼界颇清美。
尝闻天地间,祸福更伏倚。
藉令衰蹇身,终老只如此。
何须苦嗟咨,未必非受祉。
形如支离疏,饱食逸终世。
目盲如宋人,全生免徭使。
平生叹远游,今我在桑梓。
田园接家山,区处及耘耔。
平生困鞅掌,今我恬无事。
寝兴纵所如,出处不违已。
病来益尊生,对境空相似。
永无贪欲过,稍习卫生旨。
不为六贼牵,岂受三彭毁。
人言病压身,往往延寿纪。
太钧默乘除,万一理如是。
安全固自佳,蹇废亦可尔。
死生犹寤寐,况此一支体。
细思安否间,相去亦无几。
如何不释然,万事付疑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患病时写下的自我宽慰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人生对比 开头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几位不幸的人(如被贬九年的武陵人、三次被罢官的柳下惠),又提到自己虽然年老多病(偏瘫五年),但比起那些更惨的人(如瘫痪的卢照邻、双目失明的张文昌),自己还能拄杖走路、读书写字,已经幸运多了。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对比,是作者自我安慰的方式。
2. 病中生活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患病后的日常生活:虽然行动不便,但还能扶杖散步、与亲友聊天、读书写字、坐轿出游。作者特别强调自己"色脉无异",病情不算严重,住处环境清幽(郊外溪林、宽敞房屋),这些细节都在帮助自己建立积极心态。
3. 祸福哲学 作者提出"祸福相依"的观点:生病看似不幸,但反而让自己因行动不便免去了公务劳碌("免徭使"),获得了闲适的田园生活。他甚至认为疾病可能让人更长寿("病压身延寿"),这种反向思考体现了老庄的辩证智慧。
4. 终极释然 最后作者彻底看开:身体好坏差别其实不大,生死都像做梦一样自然,何必纠结?不如把烦恼都抛给"造物主"("疑始"指宇宙本源)。这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与白居易晚年诗作中淡泊知足的风格一脉相承。
全诗精髓: 通过三个步骤完成心理建设:先比惨获得安慰,再细数现有幸福,最后用哲学看透本质。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虽然...但是..."的转折思维——虽然生病,但还能散步;虽然残疾,但免于劳役;虽然痛苦,但可能更长寿。这种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思考方式,对现代人面对逆境仍有启发。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