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鼎歌用昌黎石鼓歌韵

岐阳石鼓置太学,昌黎以后多诗歌。
三代法物挽近少,士纵好古将如何。
此鼎传自宋金出,时方讲艺投干戈。
经始黉序辟榛莽,长镵大锸相冶磨。
神牛奋地殷发吼,迹声所至深爬罗。
至宝返受俗眼白,猥以培娄观岷峨。
雨淋风刮委墙角,谁其朋锡珍莪阿。
夜深虹气烛天紫,六丁神将阴总呵。
取易筮之卦遇鼎,大烹养圣词非讹。
菜释先师荐芹藻,书分孔壁文蚪蝌。
诸生以时入习礼,旗搴翠凤鼓建鼍。
圜桥观者亿万计,光耀奚翅珊瑚柯。
神物位置信得所,双丸坐看抛如梭。
我来浭阳印泥爪,敝车羸马行委蛇。
广文先生见如故,宛搴兰芷纫湘娥。
手扛龙文导我识,临风感叹双涕沱。
从来鼎象百不一,图绘博古留宣和。
牛鼎较大受一斛,其外羊豕难同科。
重五十斤高尺二,铭四十字镌词多。
商与宋与纷聚讼,谬谓背肿马即驼。
商书纪事曰某祀,几见甲乙编年过。
释作宋器亦武断,盍于篆籀加劘摩。
埤雅舆记逞狂喙,客话漫录沿流波。
问鼎不言鼎有耳,应嗤俗论皆偏颇。
赤文绿字自典重,以古为鉴遑知他。
龂龂时代划畛域,卮言铃说滋媕娿。
平生慨想天庙器,睹此竟欲千摩挲。
直如衡岳对禹碣,盥手扪读长吟哦。
吁嗟人事有代谢,轰驰青犊飞苍鹅。
金钟大镛委沙砾,此独宝用受福那。
非有十万天龙护,安得完好离坎轲。
神风圣日相覆庇,不知几劫沙恒河。
物之显晦有如此,侧身天地徒蹉跎。

现代解析

这首《牛鼎歌》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古体诗,通过描写一件珍贵古鼎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珍贵文物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我来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解析这首诗:

【核心内容】
1. 诗的主角是一件从宋代出土的青铜牛鼎,原本被随意丢弃在墙角,后来被发现是珍贵文物,被郑重安放在学宫中供人瞻仰。作者借这个"宝物蒙尘又重光"的故事,抒发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2. 诗中生动描写了发现古鼎的过程:在修建学宫时,工人们挖到这件铜鼎,牛形纹饰栩栩如生仿佛能发出吼声。最初人们不识货,直到夜晚鼎上发出神秘紫光,占卜后才知道这是圣物。

3. 作者详细描述了鼎的形制:能装一斛粮食,重五十斤,高一尺二寸,刻有四十字铭文。这些具体数据说明作者对文物细致观察的态度。

4. 诗中讨论了关于鼎的年代争议:有人说是商朝文物(因为铭文用干支纪年),有人坚持是宋朝的,作者认为这些争论很无聊,重要的是文物本身的价值。

5. 结尾处作者感慨:在战乱年代("青犊苍鹅"象征战火),许多珍贵文物都损毁了,唯独这件牛鼎完好保存下来,像是受到神明庇佑,说明珍贵之物终会得到善待。

【写作手法】
- 用"俗眼白"(普通人看不懂)、"培娄观岷峨"(把高山看成土堆)等比喻,批评世人不懂欣赏真正的珍宝
- 描写夜晚鼎发紫光的奇幻场景,增添神秘色彩
- 通过"雨淋风刮委墙角"与后来"旗搴翠凤鼓建鼍"的对比,突出文物命运转变
- 结尾用恒河沙数的典故,表达文物能历经劫难保存下来的不易

【现代启示】
这首诗提醒我们:
1. 要珍视历史文化遗产,不要因为暂时不懂就轻视它们
2. 文物鉴定要慎重,不要武断下结论
3. 真正有价值的的东西,终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4. 保存下来的每件古物都是跨越时空的奇迹,值得我们用心呵护

诗中作者像侦探一样研究古鼎细节,又像保护者一样为它的命运担忧,这种对文物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在今天尤其值得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