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
日巳远人徒,秋方卧阡陌。
天高星流火,夜久月生魄。
万形观此化,四运愁相迫。
身非塞北翁,情是周南客。
聊齐得丧心,安此留滞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里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开头两句“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直接点出主题:岁月流逝,头发变短(象征衰老),但面对纷繁世事,却找不到长远的解决办法。这里用“短发”形象地暗示时光飞逝,而“无长策”则透露出无力感。

接下来“日巳远人徒,秋方卧阡陌”写时间推移,白天渐远,秋天到来,自己却只能躺在田间小路。这里用“秋”暗示人生暮年,而“卧阡陌”则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或无可奈何的状态。

“天高星流火,夜久月生魄”是精彩的夜景描写:秋夜天空高远,流星划过(“星流火”),夜深时月亮渐渐显现(“月生魄”)。这两句不仅画面感强,还暗含时光流逝之意。

“万形观此化,四运愁相迫”是哲理思考:观察万物变化,四季轮转让人感到忧愁压迫。这里将自然变化与人生境遇联系起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四句是自我开解:“身非塞北翁”说自己不是边塞老人(暗示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情是周南客”却有着像周南游子般的愁绪。最后两句表示要调整心态,看淡得失,安于现状。“聊齐得丧心”意为试着看淡得失,“安此留滞迹”则是接受自己停滞不前的处境。

全诗通过秋夜独处的场景,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结合,表达了中年或晚年时对生命的思考:既感叹时光飞逝、世事艰难,又试图自我宽慰,找到内心的平静。诗中用简洁的意象(短发、秋夜、流星、月亮)和对比手法(身非…情是…),让深刻的哲理变得生动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