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言怀
商飙袭华镫,志士生感伤。
回首平生怀,气结不能扬。
粤余昔髫鬌,逸翮凌云翔。
志旷违俗赏,才潜离世芳。
委怀属书剑,矢念结虞唐。
感叹驰慕思,白日流西光。
徘徊伏陇亩,坐卧空井乡。
清风响丛薄,明月映修廊。
幽居岂不美,抚己悲未央。
岐山有灵鸟,其名曰凤凰。
梧桐以为栖,竹实以为粮。
五采蔚相宣,异质挺文章。
翱游遍九垓,弃置忽若忘。
弃置何足叹,凤鸟非可常。
回首平生怀,气结不能扬。
粤余昔髫鬌,逸翮凌云翔。
志旷违俗赏,才潜离世芳。
委怀属书剑,矢念结虞唐。
感叹驰慕思,白日流西光。
徘徊伏陇亩,坐卧空井乡。
清风响丛薄,明月映修廊。
幽居岂不美,抚己悲未央。
岐山有灵鸟,其名曰凤凰。
梧桐以为栖,竹实以为粮。
五采蔚相宣,异质挺文章。
翱游遍九垓,弃置忽若忘。
弃置何足叹,凤鸟非可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独坐沉思时的复杂心境,通过凤凰的意象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现实困境:秋风吹动华灯时,志士感到伤感。回忆自己从小天赋过人("逸翮凌云翔"指像大鸟一样能高飞),却因个性清高、不愿迎合世俗而不得志。虽然饱读诗书、心怀尧舜之志,但时光飞逝,抱负难展。
2. 中间八句写隐居生活:在田间徘徊,独居乡间。清风明月的美景反衬出内心的孤独,虽然隐居生活看似惬意,但摸着自己("抚己")仍感到无尽悲伤。这里用"空井乡"暗示生活的清贫寂寥。
3. 最后十二句借凤凰自喻:传说中凤凰只栖梧桐、只吃竹实,羽毛绚丽,能翱翔九天。但这样的神鸟也会被世人遗忘抛弃。不过诗人最后想通了:凤凰本就不是寻常之物,被冷落也是正常的。这里用凤凰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出众的才华,虽然不被理解,但依然保持自我。
全诗最动人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自豪于自己的才华品格("异质挺文章"),一方面又为不被世人认可而痛苦。但最终在"凤鸟非可常"的感悟中,达成了自我和解——真正卓越的人注定孤独,不必强求世俗理解。这种既骄傲又无奈的心境,通过秋风、明月、凤凰等意象自然流露,读来令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