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菊花的画面,通过菊花在寒冷中独自绽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坚韧品格的赞美。
前两句写菊花在寒冷中晚开,开放时又遇到小雨,暗示菊花生长环境的不易。"独堪嘉"三字点出菊花虽然开得晚,却依然值得赞赏。中间四句形成对比:亭台边的树叶已经凋零,点明深秋时节;而菊花却与传说中的蓂荚花(象征祥瑞)相伴绽放。菊花虽然不被那些登高聚会的人欣赏,但真正懂它的人("好事家")始终会珍惜它的美。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菊花年复一年保持着同样的姿态(黄蕊绿茎),而人心却总是为错过欣赏它的时机而遗憾。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世人追逐浮华、不懂欣赏真正美好事物的批评,也流露出对菊花这种不随波逐流、坚守本真品格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朴实,但通过对比(菊花与落叶、世俗聚会与知音欣赏)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真正的美好往往不被大众察觉,但总会遇到懂得欣赏的人;而人们常常在错过之后才懂得珍惜。
丁宝臣
丁宝臣(1010~1067)北宋官员,诗人。北字元珍,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人。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官太子中允剡县知县、太常博士诸暨知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1] 《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